【博海简讯】:2019年5月4日,为庆祝五四青年节,也为纪念“五四运动”100周年,我司组织部分青年员工前往福州三坊七巷参观,家人们先后参观了“林则徐纪念馆”和“邓拓故居”,重新学习认识了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,这次活动引领青年员工继承弘扬五四精神,正确认识责任使命,用“中国梦”激扬“青春梦”,以理想信念续写青春华章。
首先,大家来到了林则徐纪念馆。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(又称“林则徐祠堂”),是中国历史人物纪念馆。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。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后街澳门路,1982年成立。馆址原为林则徐专祠,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,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,内有仪门厅、御碑亭、树德堂、南北花厅、曲尺楼、竹柏轩等主要建筑物,具有江南园林风格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游览其中,除了能欣赏“湖广总督衙门”、南后街乡亲欢迎林公回乡、林公流放到新疆坎儿井等逼真的场景外,还可以一睹林则徐的亲笔书画、信札、奏折等实物。最有特色的是用高科技多媒体演示手法表现的“虎门销烟”场景,200多平方米的展示大厅内,100多名仿真人,惟妙惟肖,中间是林则徐在众多官员的陪同下,高举右手,宣布虎门销烟的开始;左侧是几十名工人抬着鸦片,投入销烟池中,场景利用投影制造水面波动效果。
接下来,大家又来到“邓拓故居”参观学习。邓拓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道山路第一山4号,又称“第一山房”。邓拓(1912年2月26日~1966年5月18日),原名邓子健,邓云特(注:另有一说为邓殷洲)。笔名马南邨(不宜简化为马南村)、于遂安、卜无忌等。福建闽县(今福州市区)竹屿人,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。中国新闻家,政论家。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193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先后任《晋察冀日报》社长、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历任《人民日报》总编辑、社长、中共北京市文教书记兼《前线》杂志主编,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,撰写过大量社论。为《北京晚报》的《燕山夜话》,《前线》杂志的《三家村札记》等专栏写的杂文,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,深受读者欢迎。文化大革命中与吴晗、廖沫沙一起被诬为“三家村”成员,含冤而死,后获平反。
这次参观,让大家在放松身心的同时,也了解了很多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,凝聚了大家的力量,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党和国家的目标努力奋斗。百年前的青年是救国者,担任着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历史使命;今天的青年是筑梦者,编织并承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,立足新起点,拿出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,为国争光、为民造福。